筆者/吳芝伊|有創意內容行銷|2025-04-25|圖片來源:有創意投資

客人越來越多,利潤卻越來越少,為什麼!


在台灣開店開久了,很多老闆都有同樣的心聲:「怎麼客人越來越多,利潤卻越來越少?」、「請不到人,或是請到人也留不久。」、「每天營業額不錯,月底一算,幾乎白做工。」

這幾年我們走訪了不少老闆,發現餐飲品牌面對的挑戰,已經不只是疫情或通膨,而是整個台灣市場的「結構性問題」:

一、台灣市場的三個結構困境


1. 競爭激烈、品牌飽和

台灣餐飲密度全世界前幾名,巷口咖啡廳、火鍋、便當、手搖店幾乎三步一間,選擇太多,消費者忠誠度反而下降。
加上外送平台讓大家一秒就能換一家店,比的不是口味,而是誰折扣多、誰速度快。


2. 淨利越來越低

原物料年年漲,租金、抽成、行銷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。過去月營收 100 萬,可能淨賺 20 萬;現在同樣營收,可能只剩 8 萬,甚至虧錢。


3. 人力成本高、流動率高

最頭痛的還是人。新人不好找,舊人不好留。有些老闆開玩笑說「現在的店長平均壽命比餐點還短」。即便開出40K~45K 也找不到穩定的夥伴,反而店主每天下場補位、自己變員工。

二、為什麼要看向馬來西亞?

當你覺得「台灣已經沒空間了」,其實代表你已經有能力挑戰下一個市場。而這時候,馬來西亞,剛好正值黃金紅利期

馬來西亞市場的幾個關鍵優勢:


1. 市場剛起步、餐飲分眾發展中

馬來西亞雖然本地人口約 3300 萬,但目前的餐飲業態仍以傳統為主,品牌化、系統化的連鎖餐飲相對稀少。對台灣品牌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藍海。

2. 台灣餐飲有口碑,當地人買單

當地消費者對台灣品牌有一定信任感,尤其是「乾淨、制度好、有創意」這幾個印象,讓臺式餐飲在當地非常受歡迎。台灣的「質感小吃」、「平價定食」、「手搖飲」是當地消費者最感興趣的類型。

3. 人力成本低於台灣

以店員來說,台灣平均月薪約 3.2 萬~3.5 萬,馬來西亞本地店員約落在臺幣 1.2 萬~1.5 萬之間,管理職也低於台灣 20~30%。對於需要大量人力的餐飲業來說,是一大優勢。

4. 語言通、文化近,溝通門檻低

馬來西亞是多語系社會,華人比例高,而且很多人能說中文。對於第一次跨出台灣的老闆來說,比起去越南或泰國更容易適應與到位。

三、現在去會不會太早?


不會!現在是最好時機,因為:

  • 租金合理,但熱門點位開始吃緊

  • 政府推動外資、創業環境開放

  • 台灣品牌已有人進場,驗證市場存在

早一點去,不只是搶市場,也是搶到「品牌在地口碑」與「當地信任度」。等未來越來越多品牌進入,你的位置、你的價格,就不見得還能談到好條件。

四、建議從哪裡開始評估?


1. 先去看看、親自感受市場

不是看報導說好就衝,真的去一趟走走看看,實際感受人流、消費、物流、員工素質等,會比紙上談兵更有感。建議參加考察團或找當地顧問帶路。【報名參加馬來西亞市場考察團】

2. 做品牌健檢,評估輸出能力

不是每個品牌都適合出海。如果你的品牌靠的是老闆手藝或個人魅力,那就得先思考「離開你以後,這家店還有價值嗎?」建議進行一份品牌輸出評估報告,從產品、制度、訓練到商業模式全面檢視。

3. 設計完整的授權/合作模式

你不一定要自己下去開店,也可以找合夥人、當地投資者合作。但這時候,合約、訓練機制、獲利模式設計就變得很重要,一份完整的國際加盟契約書白紙黑字寫清楚,避免不必要的跨國爭議與官司

五、台灣市場還是你的根,但馬來西亞可能是你下一個跳板


我們不會鼓吹你放棄台灣,而是希望你知道:機會正在轉移,但你還來得及搶先卡位。餐飲市場就像選位置開店,早進去的人會吃到第一波紅利,也更容易站穩。

如果你已經有第二間、第三間分店的經驗,甚至在臺灣已經碰到擴張瓶頸,那麼,下一站,或許就是馬來西亞。

如果你對於馬來西亞市場拓展、品牌國際化制度規劃或合夥架構設計有興趣

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⇣

#國際加盟#國際加盟連鎖#國際自願加盟#管理顧問公司#企業顧問#管顧公司#管理顧問#企業健檢#企業管理#海外市場

© 2021 版權所有 - 有機體企業品牌顧問